凯发app下载的技术支持-凯发app下载

昵称:无   单位:华杰咨询公司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8-05-29
郭总
您好,有两个事情想向您请教一下:

1、关于路线设计规范2017版,p31页,7.2.2中

这2v、6v的计算长度含两端的缓和曲线长么,还是只算直线长度。若是含两端的缓和曲线长,那缓和曲线长怎么计算,从不设超高的点开始计算么?

2、之前问您关于视距计算点的问题,您说已经将刊误发到出版社,我们和出版社询问几次,出版社说一直没消息,您方便把刊误的内容发我下么,不胜感激。
------------------
祝顺利!

潘总: 你好!

1、关于相邻曲线间的直线长度问题,之前已经有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回复了,请你在本网站中使用关键字检索一下,便可以而浏览得到。

2、在规范中是明确区分圆曲线和平曲线这两个词的,其中平曲线是包含缓和曲线在内的。

3、条文7.2.2条的正文很清楚,是指“两圆曲线间以直线径相连接的情况。这样,如果设置有缓和曲线,就不属于本条的情况的。

4、关于刊误一事,我们与出版社方面已经沟通过了。如果你要咨询,需要问询出版社与规范出版相关的负责人的。好像他们内部的分工也蛮多的。

昵称:逝水无痕   单位:徐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8-05-29

关于条文新版路线设计规范中,第12.5.6 油气输送管道与各级公路相交叉且采取下穿方式时,应设置地下通道(涵)或套管。

请问:考虑建筑物及施工影响,现在很多油气输送管道或者城镇燃气管道会采取非开挖方式,水平定向钻方式施工;

穿越深度一般大于10m。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考虑水平定向钻这种工艺,曲线轨迹,还必须加套管吗?

对于浅挖和顶管加套管的很理解,主要是定向钻。

期待您的回复!

你好!对于您所咨询的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公路的需求,标准规范修订组在东北、天津等地的项目中已经有过咨询讨论。

总体上,采用定向钻方式是可以的,包括不设置套管。但前提是,必须对应开展工程安全影响专项评价,即通过对穿越公路的施工过程和后期运营阶段的各类可能影响公路正常行车条件、人车路通行安全、路基与结构稳定等的评价,以确认无不利影响。

昵称:无   姓名:刘海滨   单位:中咨武汉桥隧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8-05-13

1、低等级山区道路中,缓和曲线需满足超高所需长度与圆曲线3s长度经常是对立关系,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正文中没有明确圆曲线长度必须满足3s行程(条文说明中7.8.1有解释但您说条文说明中的内容没有法律效应),设计过程中如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圆曲线长度不满足3s是否违反路线规范规定?

2、贵州地方习惯做法缓和曲线只取最短缓和曲线长度(不满足超高所需长度且两端接线也不为直线)、圆曲线长度满足3s长度。

这种做法有何安全隐患?

你好!

1、请您注意在规范用词用词中,圆曲线长度与平曲线长度是不同的,平曲线长度是包含了圆曲线长度和两端缓和曲线(设置时)长度在内的。如果明确这一点,可能您对问题的理解或者就是不同的了。条文7.8.1中说的就是平曲线的长度,不是圆曲线的最小长度。

2、对于低等级公路的条件,规范推荐在采用了缓和曲线之后,仍最好保留一定的圆曲线的长度,但请注意规范并没有绝对禁止出现圆曲线长度小于3s、甚至圆曲线长度为零(凸型曲线)的情况。毕竟四级公路设计速度很低,对线形设计的要求相对也低一些的。毕竟四级公路还允许可以不设置缓和曲线的。

3、请注意规范中有最小缓和曲线长度和最小平曲线长度的要求,但是并没有最小圆曲线长度的要求。这就是正文的内容。因此,你困惑的问题似乎在规范正文层面是不存在的。至于贵州地区的做法,我确实不能直接定性有什么问题。我的意见是:缓和曲线长度应首先尽量满足超高和加宽过渡要求,圆曲线长度倒是可以适当放宽一些的。

昵称:攻城狮   单位:城建设计院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8-05-18

老师您好:

向您请教一个关于运行速度的问题。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同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值宜小于20km/h”,这一规定是否仅针对曲线部分有效?若直线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值虽然大于20,但是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小于20,是否可以认为设计没有问题?

你好!规范中对运行速度检验的要求有两点,第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差值,第二是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的差值,均要求在20km/h之内。

其中第一要求主要用于评价路线设计一致性,即技术等级、设计速度选用,与运行速度之间的一致性,最终实际上反映的是路线几何线形设计与驾驶员在该地形条件下的驾驶期望之间的一致性。一般如果速度差较大,要么重新论证技术等级和设计速度,要么在路段实施限速和速度控制措施,以减小速度差。

第二种情况主要评价的是路线设计的协调性,即评价路段间指标衔接过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如果速度差过大时,一般建议对路线几何指标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

昵称:无   单位:中咨武汉桥隧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8-05-12

1、路线起终点为平面交叉口时,是否需要遵守最小纵坡坡长的规定?城市道路路线规范中明确可不遵守,公路没看到规定。

   路线起终点当以曲线相交其他公路时,是否应满足平面要求规定,不如最短长度3s长度或平曲线最短长度等规定?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6.2直线

   1)、两相邻平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缓和曲线长度。

   2)、两圆曲线间以直线径向连接时,直线长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同向圆曲线间最小长度(以m计)不宜小于设计速度(以km/h)数值的6倍;

               反向圆曲线间最小长度(以m计)不宜小于设计速度(以km/h)数值的2倍;

        (2)、当设计速度小于60km/h时,可不受上述限制。

   2)条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7.2.2规定一致。是不是可以理解当平曲线设置了缓和曲线不论同向还是反向只要设置的直线长度大于3s即可?只有当直线和圆曲线径向连接时才考虑直线长度不小于同向6倍反向2倍规定?

你好!

1、我个人认为,当公路平纵面设计遇到平面交叉口时,针对路线主线部分的指标要求均可以放开要求的。因为平交口的设计速度比主线明显是降低的。

但是,应对应满足平面交叉口平纵面设计的相关专业要求吧。

2、这一问题,已经在网上进行过回复了。你可以使用关键字在本网站内查询阅读一下早前的回复吧。

昵称:无   单位:某设计单位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8-04-08

中交一公院:

   您好,感谢贵单位不辞辛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进行修订,普惠广大公路建设者。我是一名公路行业普通的从业人,前几天,在网上下载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xxxx,2016年9月报批稿),热忱满怀,并拜读了该稿件,从中有几点疑虑,不吝赐教。

   1、第七节,p39,表中未有“极限值”而是“最小值”,而小注中有“极限值”,表述不统一。

   2、第十一节,p65, 删除了原规范中表11.3.7.1分流鼻偏置值及鼻端半径、11.3.7.2分流鼻偏置加宽渐变率,且未找到分流鼻段半径建议值,不知是基于何考虑。


你好!
1、关于圆曲线最小半径中的极限值和最小值的名词不统一的问题,已经在最终出版时修改了。
2、关于分流鼻偏置值等相关规定,请参见新版规范的第11.3.7条的第2款的规定。相关规定内容是有的。
另外,请你咨询时最好留下姓名、单位和凯发app下载的联系方式等信息来。

昵称:无   姓名:欧来文   单位: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   来源:广西南宁   时间:2018-04-23

郭工,您好!咨询一下:

一、《规范》p41 8.2.4 1条“小桥处的纵坡应随路线纵坡设计。”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p13 3.5.1 1条“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桥头两端引道的线形应与桥梁的线形相匹配。(与《标准》一致)”的描述是否应表述统一?

 二、《规范》p46 9.2.1 7条“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的双车道公路,两相邻反向圆曲线无超高时可径相衔接,无超高有加宽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加宽过渡段;两相邻反向曲线设有超高时,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路段的直线长度不得小于15m。”是否应为“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的双车道公路,两相邻反向圆曲线无超高加宽时可径相衔接,无超高有加宽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加宽过渡段;两相邻反向曲线设有超高时,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路段的超高过渡段长度不得小于15m。”

 三、再次提一下纬地软件的数模编辑功能:现版本中的数模三角网不再象低版本中的三角网可直接编辑,仅提供了部份编辑功能;实际使用中发现[优化数模边界]并不能完美的去掉多余的三角(特别是地形图转弯的地方);[插入点][删除点]功能不能正常使用。由于无法点选查看各顶点的高程值,不易查找修改地形错误点,修改地形图上部份人为的错误需要重新构建三角网,不方便,建议恢复低版本中的三角网编辑功能,使之能直接查看修改各三角网顶点数值,便于对构网的查错,也容易获得正确的数模边界。

欧总: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

1、尽管你列举的《规范》条文和相关规范关于桥梁纵坡的描述,可能在单纯的文字内容上存在不完全统一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从提出该条文的初衷上去理解时,也可以认为是不冲突的。《规范》第8.2.4条前两款的初衷首先是在回答一个在路线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性问题,那就是在纵断面设计中“到底是路服从桥,还是桥服从路”的问题。本《规范》第4.3.7的第2款,也在论述类似的设计原则。因此,才有“小桥处的纵坡应随路线纵坡设计”,这第1款的内容;而对于中桥及以上的桥梁则“......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这是第2款的内容。在明确设计原则之后,才列出了具体指标掌握中的几点要求,即桥上纵坡和桥头纵坡等的具体指标要求。这一点是《路线设计规范》需要研究和阐述的,但是对于《标准》和其他规范,则并不注重这一点——路桥隧等之间谁服从谁的原则问题。

请注意,关于桥上和桥头纵坡的具体最大纵坡要求,用词是“不宜”。而“宜”和“不宜”的用词,在标准、规范关于程度用语的解释中,并不是完全强制性的,即这样更好,但不应理解为强制性要求必须符合,即不能理解为“不符合意味着不安全或者不满足规范要求了。

实际上,由于《路线规范是从设计手册逐步发展而来的,第一,手册与规范的表达方式和要求不同;第二,本次规范修订总体是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修订的模式,因此,尽管修订过程中还发现有其他类似你反馈的情况,但是由于在全国调研中并没有人反馈使用中存在问题,所以类似的情况均未修订和调整的。

2、我查阅了94版、06版规范的对应条文,第9.2.1条的规定主要是针对三、四级公路而言的,主要表达以下意思:

1)反向圆曲线在不设置超高时,前后圆曲线之间可以不设置缓和曲线,直接径向相连;

2)反向圆曲线不设置超高但需要设置加宽过渡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超高过渡段;

3)在地形条件特别困难路段,反向圆曲线之间可以不设置缓和曲线,但最小需要设置不小于15m的直线段。

在《路线规范》中,仍然存在类似多处因为允许低等级公路不设置缓和曲线而对应采取措施的条文内容。我认为,在今天路线设计手段彻底改变之后,之前因为设置缓和曲线存在设计、计算绘图等复杂的问题均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只要需要都可以设置缓和曲线了,那么对应的这些条文都可以取消的了。

3、关于数模的编辑功能,我们会采取你的建议,继续保留出来给大家使用的。

昵称:sin   姓名:刘鑫   单位:中交通力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8-04-27

郭老师您好: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检查中央分隔带视距的时候,中分带护栏算是遮挡物吗?视点的位置是位于靠近中央分隔带车道的什么位置呢? 比如,中分带宽度是2m,左侧路缘带0.5m, 护栏后退量为0.25m,那内侧车道上驾驶员的视点是距离路缘带多少米的位置呢?也就是最小横净距如何计算?        

你好!

1、在视距检验中,要检查的最不利车道的视距,也就是在同一个桩号断面位置上,哪个车道的视距最短,那么该车道的视距就是检验时的控制性车道;

2、检验视距时,视点和物点的平面位置均是是车道的中心线位置。只是,视点的高度是驾驶员的眼高,大小车有所不同。而物点的位置与视距的类型有关,停车视距的物点高度是0.10m,识别视距的物点高度是路面以上0m。

3、中央分隔带护栏对视距的遮挡影响是需要考虑的。

昵称:sin   单位:中交通力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8-04-26

郭老师您好:路线规范2017版相关问题向您咨询。

p140页面中的表格是根据圆曲线半径,查表确定超高数值的,并不是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对于积雪冰冻地区,规范并没有新增圆曲线半径的规定,是与最大超高6%时的圆曲线半径相同的。   

问题:p140页“积雪冰冻”一列中的最大超高值为6%一行的最小半径取值,普遍比非积雪冰冻地区6%超高对应的最小半径大,但是规范又未对积雪冰冻地区最小半径另作规定,例如:设计速度30km/h,规范规定6%超高对应的最小半径位35m,但是表7-1中积雪冰冻一列最小半径却为55m,应如何处理?假如我用了35m-55m的半径,超高值应如何取值?(山岭重丘区,且有积雪冰冻情况,最小半径控制在55米以上很难)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你好!类似问题在这里已经有过回复的,请你使用关键词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之前的相关问题和回复的。

1、与最大超高对应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指标(条文正文中的),是规定在某一设计速度和采用某一最大超高值时,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和极限值的。

2、而超高推荐表格(条文说明中的),是在某一既定设计速度、最大超高值和已知圆曲线半径的前提下,推荐应采用多大的超高(值)的。请注意,该表不是用来确定或者反过来验证圆曲线最小半径的。

3、对于不同的最大超高值,规范对应采用了不同的横向力系数;然后,在不同圆曲线半径之间(半径从大到小),通过均衡分布横向力系数变化,以实现车辆在不同弯道上行驶时,驾乘人员获得良好的舒适性。

4、而对于积雪冰冻地区,规范采用了更小的横向力系数(0.08)。在具体应用中,对于你提到的设计速度30km/h时,如果采用了小于55m以下的圆曲线半径,那么全部采用6%的超高就ok了。

昵称:无   单位:招商交科院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8-04-25

郭总:您好!

上次在南京听了您作的规范培训及答疑,受益匪浅。今有一关于合成纵坡的问题想向您请教:

《路线规范》8.5.3条规定:“在超高过渡的变化处,合成纵坡不应设计为0%。当合成纵坡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条文说明中,“应保证路面有0.3%~0.5%的合成纵坡”。

问题1:规范中的“合成纵坡”,指的是道路设计中线的纵坡与横断面横坡的组合纵坡(平方和开根号),还是指路面任意一处的合成纵坡?

(符合前者要求时,不一定满足后者。例如,当超高附加纵坡与路线纵坡反向时,外侧车道的合成纵坡可能非常小。)

问题2:如果是指路面任意一处,那么从行车安全考虑,最小合成纵坡是按0.3%还是0.5%?

(这对于平原区高速公路的纵坡设计有较大影响,只有采用较大纵坡才能保证满足合成纵坡要求,影响到路基高度,进而影响到占地、借方等。

而增设路拱线、透水性路面等措施,因施工难度、质量控制等原因常不被业主和施工单位接受)

诚望指点,谢谢!

林总:您好!感谢支持!以下是我个人对路线设计规范中对最小合成纵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的理解,供您参考:

1、规范中对最小合成坡度的规定主要是路面排水角度提出的,即当路面合成坡度小于0.3%时,会存在排水排水不畅、积水等问题的。规范中对路面最小合成坡度、对平原地区公路的最小纵坡等的要求,均应该是从此提出的。

2、尽管规范从不同角度对最小纵坡、最小合成坡度等做出了规定,但是在路面实际超高过渡的过程中,极小的局部路段存在零坡或小于0.5%的合成坡度的现象确实不可避免的。毕竟,路面要从正常的双向路拱过渡到单项路拱横坡时,必然存在一个横坡过渡旋转的过程的。规范不同角度的要求,其目的在于让这些的路段控制在极短的范围之内。

3、我认为合成纵坡或合成坡度,可以理解为纵坡方向和横坡方向,两个坡度通过矢量合成后出现的最不利角度路面坡度。规范中已经明确了,最小纵坡是0.3%,最大合成坡度是0.5%。

4、规范条文要求,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在设计中尽量避免或减小出现零坡和小于0.5%的情况。如果有条件,当然是最好是任意一个断面都不要出现,但这又是做不到的啦。

5、正是源于上述情况,我们在公路设计、安全性评价中,已经开始对公路项目全线进行路面合成纵坡的检查,规范还要求对于三车道以上的路面增设路拱线等。尤其是在我中、南部比较多雨的地区。

6、多说一句,纬地软件已经开发了非常精细的路面合成坡度检查、路面排水分析的专业功能,后续会逐渐发布的。

凯发app下载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总共57页 当前第 页
典型案例
下载升级

登录 是一种态度

网站地图